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介绍,气象部门持续加强科技能力创新,开展气候生态资源普查评估,不断发掘当地独特的气候禀赋和气象景观,推动“气候要素”成为“生产要素”,将“气象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激活地区可持续发展潜力、打造具有气候生态特性及地域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让尽可能多的优质市场主体分享资源、共创效益、汲取力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避暑避寒、观星赏花、休闲康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中国气象局印发指导意见提出,开展气候生态资源普查评估。联合相关部门摸清气候生态资源底数,开展气候生态资源摸底普查并加强成果应用;加强气候生态资源潜力评估,编制精细化区划系列图谱;推动气候生态资源利用相关工作纳入地方规划,促进其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
熊绍员指出,未来,气象部门将会同各方一道,将气象服务逐步打造成为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引擎,携手营造更加优越的旅游环境,创建更有魅力的旅游品牌,培育更高质量的旅游产业,为地区绿色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在现场采访中,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挖掘气象资源、发展气象旅游已经在各地形成共识。但要做好评估,避免出现气象资源开发趋同的情况,要打造出属于自身的特色,才能更好地支撑旅游的发展。
本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还举行了首批气候康养典型试验点启动仪式,四川省筠连县、贵州省安顺市、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浙江省磐安县入选首批气候康养典型试验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